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详细内容
技校招生,究竟难在哪儿?一体化课程改革掀开技工院校教改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0/12/13  阅读次数:1324  字体大小: 【】 【】【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

  10月18日至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有关同志及27所技工院校代表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社金龄副总编辑及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上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介绍了“一体化”课改工作开展的背景、思路、进展以及要求四个方面内容,为今后的课改工作勾画了具体方向。我社金龄副总编辑就一体化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工作思路进行了发言。在分组讨论期间,参会代表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研讨了各专业开发内容、开发方法以及试点工作推进安排等内容。

  一边是技工院校毕业生高达96%的就业率,另一边却又是技工院校校长普遍反映的招生难。在人力资源保障部日前召开的部分技工院校校长座谈会上,一些校长高呼:在支撑技工院校发展的杠杆上,应该为技工学校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

    去年,我国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109万人,较上年同比增加9.4%,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略高于上年95.4%的就业率。同时,去年有6万高校毕业生"回炉"技工教育,有超过186万农村户籍的学生走进技工学校的课堂。

    然而,与这个数字不相称的是,今年的技工学校招生却出现了下滑。

    "用尽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招来的却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山西交通技师学院院长张文才的一语开场白,道出了所有技工校长的共同心声与无奈。

--------------生源在减少 竞争在加剧--------------

北京工贸技师学院
范继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争取国债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实验室建设、加大实习教学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确保高级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应鼓励各个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开发上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尤其是实习教师的培训。

  改变人员经费投入方式,促进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议政府财政能按照编制机构核定的学校编制数量,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来核拨人员经费,而不是仅仅根据学校实有在编人数来核拨经费,或者有政府来购买办学成果,根据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划拨经费。

    "2009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为8.9万人,比去年减少4000人。按照北京市的招生计划,普通高中招生6.1万人,职业中学(含5年制高职)招生3.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8500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说,这8500名学生对于北京市的30多所技工学校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

    "我们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今年也才只招到4000多学生。"在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当了20多年校长的季连海忧心地说,生源紧张已经让这所当年北京市第一家万人技校风光不再。

    由于初高中学生生源总量锐减,以及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导致今年全国很多技工学校招生吃紧。事实上,这已经是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

    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929.56万人,比上年减少58.02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比上年减少257万人;毕业生2071.58万人,比上年减少51.85万人。

    2007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868.5万人,比上年减少61.06万人;在校生5736.19万人,比上年减少221.75万人;毕业生1963.7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87万人。

    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8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在校生558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1.22万人;毕业生1867.95万人,比上年减少95.76万人。

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李成飞

理顺技工院校管理体制

  一是理顺技工院校管理体制。建议在政策上,争取中央、省确认技工院校为具有大专学历教育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解决毕业生的学历问题。

  二是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条件成熟的技工院校,加大投入,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既促进院校发展,又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三是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如果政府从政策层面调动和鼓励企业参与,将会降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文 祁永芳

    初中毕业生是技工院校最主要的生源。然而,从初中这3年的招生总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看,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初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将对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直接产生影响。

    更为严峻的是,无论是直接为技工院校提供生源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还是未来间接提供生源的小学毕业生,都呈逐年递减趋势,可以判断:未来一段时期,技工院校生源减少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

    "为了抢夺生源,一些民办、私立学校更是明码标价,以传销式的疯狂方式购买生源。"西安技师学院副院长王德意抱怨说,招生市场的混乱状态,让正规且守规矩的学校利益严重受损。   事实上,除了初高中学生生源总量锐减的原因以外,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同质化,也导致今年全国很多技工学校招生吃紧。   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童华强说:"面对高职院校有资金扶持、有学历支持、有生源保障,有职业资格认证等诸多优势,技工学校被挤压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现在,教育系统的很多中专、职高都正在积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的集团都挂了两块牌子,这让技工学校招生更加艰难。童华强告诉记者,一些技工学校虽然也组建了集团和技师学院,但仍然还是一块牌子,学生在经过5年-7年的学习后,只能拿到高级工或预备技师的证书,而拿不到学历证书,导致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走进技工学校的大门。

    "2009年,山东省只有67万高考生,比上年减少7万人。而高校又扩招5%,录取率达到80%以上,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甚至降低到200分。同时,山东省教育部门允许30所民办高校采取登记入学的办法扩大招生,使山东省技工院校招生遇到空前危机。"山东工程技师学院院长王风雷表示,今年的招生难度和招生成本都大幅度增加。

    "今后几年,技工学校生源将继续减少,预计到2011年,山东省高考生将减少到55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可能达到60万人以上。这就意味着,若高校招生不设最低门槛,则高中考生可全部上大学。"王风雷担心,技工院校届时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生源竞争,技工院校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同时,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道社会难题时,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掉头转向以技能培训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高等院校在以培养同质化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下,正加快做大做强的步伐。"宁波技师学院院长范文衷说,整个教育领域正在进入"合成谬误"的状态。因此,发生争抢生源的恶性竞争也就再所难免。

    高职院校一些拿到台面上的政策和一些操作在台面下的手法,已经让很多技工学校在招生方面感到危机四伏。

    "前段时间,我们去几所中学发放招生简章,居然被城管以破坏市容环境为理由而遭驱赶。"季连海说,技校招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最终将导致技工学校陷入困境,并再次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

    "广州市教育局也明确要求,初中毕业生在报读中职学校时,必须填写中专、高职之后,才能填报技工学校。该局甚至通知下属中学不得放技工学校招生人员进入校园搞宣传。"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副院长钟秀平说,教育系统的中专、高职学生除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外,还给予每个学生每年3000元的经费支持,造成不平等竞争。

    衡阳市的技工院校已经由过去的13所减少到现在的7所。衡阳市技师学院院长张六生也大吐苦水:"每年招生就像打游记一样,遭到层层封堵,中学不让技校老师进,不让中学生出,技工学校只能靠职工找亲戚朋友来招生。"

    现在,一向看好的技工学校学生就业问题,如今也碰到了新问题。北京一机床和航天部门的一些企业今年就已经明确规定,招收的一线工人必须具备大专学历。季连海告诉记者,一纸学历,不仅让技工学校遭遇招生难题,更导致今后可能出现就业难题。

    高职院校的两块牌子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技工院校却只能拿到一个技能证书,技工教育与高职教育究竟是握手言欢,彼此互认,还是分道扬镳,我走我的路。而今,因为招生引燃的战火,让很多技工学校的校长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的未来之路该走向何方。

--------------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

常州技师学院
陈立群

应明确技师学院办学定位

  一是明确技师学院培养和评价技师的办学定位,为建立以技师教育为引领的多层次技术工人国民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二是出台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生相当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待遇的,包括国家奖学金、毕业声就业创业、工资待遇、报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一系列政策,促进社会公平。

  三是完善技工院校教师技术职务系列,相应提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师资准入标准,建立与教育单位相对应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技工教育事业。

    "2009年,我们学校秋季招收新生3755人,完成招生计划75%,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2000多人。"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长何阳春说,这是学校近几年来招生数量首次出现严重下滑。

    当然,这不只是个别现象。事实上,广西今年原计划招生31万人,而最后完成的招生总数却只有21.72万人,招生完成率仅为70%。

    招生数量出现大滑坡,除了学校内部因素,更多的还是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何阳春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起,很多企业减产、停产,学生就业受到很大影响。今年春季学期一开学,就有500多学生要求退学。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很多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不愿到工厂做工人。现在,这些孩子普遍提出,离家远的地方不去;苦、脏、累的工作不想做;工资低的单位也不想去。何阳春告诉记者,有些孩子的家长甚至直言不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家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非要把孩子送去上技校,将来当工人呢?

    此外,一些企业非法用工,也对初高学生报考技工学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的影响。何阳春说,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在生产线上不用技校毕业生,而是大量的使用三年级未毕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且美其名曰:顶岗实习。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提出:第一年学基础,第二年学技能,第三年离校顶岗实习。事实上,一些职业院校教学的"三年论"提法不仅给某些无良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更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何阳春告诉记者,他经常听到职业院校学生家长的抱怨:我们的小孩子还没满18岁,怎么就给送到工厂去干活?

    "一年半载后,待学生快毕业时,企业就把绝大多数同学辞退,又替换新一批未毕业的学生。"何阳春说,企业不用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些企业明确表示不要毕业生。现在,学校的学生变成了:未毕业去就业,一毕业就失业。

    这样做的结果,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又增加了社会就业的压力。何阳春建议,基层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明令规定:企业用工、学生顶岗实习最多不能超过5个月,且三年级学生只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年满18周岁以上,如果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都应该与其签定劳动合同。

--------------地位和待遇是个问题--------------

山东工程技术学院
陈福恒

推动教学改革

  推进教学改革,按照新定位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尽快由以学制教育为主转道综合培训的轨道上来,由以培养初高中生为主转到以培养包括大中专毕业声再内的全社会劳动者上来。进一步增强办学方式的灵活性,突出办学特色,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使技工院校能够更好的承担起新的职能和任务。

    技校毕业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工人、产业大军。然而,在当前的社会阶层中,这部分群体却处于社会的下层和弱势地位。童华强用"四低"概括了当前技校毕业生面临的尴尬:即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底、生活质量低、学历文凭低。

    "与相对等的大中专毕业生相比,技校毕业生多工作在生产一线,苦脏累、高风险不说,且工作稳定性差,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难与实际贡献成正比。"童华强呼吁,如果社会上不能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技校招生难将很难逆转。

    国家有相关规定,有些岗位必须持证上岗,而技工学校毕业生正是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有资格上岗的群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相当多的用工单位却不需要上岗证,这就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学与不学一样就业。因此,又何必花钱去学呢?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技工教育的积极性。"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副院长钟秀平认为,高技能人才待遇未有效落实,使技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高级工班的毕业生在学历深造、公开招聘、工资评定、职称晋升、考核定级、职务晋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很多后来者都望而却步。

    "我们每年都面向全国招生,但在每年的推荐就业工作中,都会出现毕业生因为户口所在地不同而不能平等就业。" 钟秀平说,像广州本田、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近几年只招收广州市地区的毕业生,造成每年都有大批想去这些企业就业的外地毕业生不能如愿。

    与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钟院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季连海却为不能跨省招收外地生而一筹莫展。因为报名技工学校的北京生源总量逐年减少,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已经出现闲置。

    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就这样被浪费,季院长不仅扼腕叹息。事实上,北京这些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人是不愿意进入企业当工人的,即使进去工作一段时间,也会有大量的人才流失或跳槽,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最终还是要费尽周折,从外地招收技工院校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

    与其费时费力地到外地招人,还不如让外地生源直接进入北京的技工院校就读,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嗷嗷待哺的北京技工学校的生源问题,而且还使北京基础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首都经济发展技能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季连海认为,北京市的技工学校实现跨省招生,必须首先打破制度上的藩篱。

    辽宁技师学院院长郭永善认为,技工教育并未实质性的被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一些优惠政策惠及不到技工学校。

    先易后难一直是人们的惯性思维,但如果很多难题堆积下来不解决,势必造成今后的难题积重难返。郭永善认为,技工教育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就是整合资源,按照市场的要求深化技工学校的改革。

--------------未来之路,就在脚下--------------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卫云贵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各技工学校发展背景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只有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形成主打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是要突出专业特色,二是要突出育人特色,三是要坚持办名校、出名师。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事实免费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国家用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实施,技工院校将进一步两极分化。

    无锡技师学院院长巫伟钢断言:一批规模小、质量差的技工学校或民办技工学校的招生成本大幅提高,将迫使其优胜劣汰。而一批有品牌,规模大,办学理念新,思路超前,质量好的技工院校在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后,将会脱颖而出。

    "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技工院校一定要在做大上做文章,对现有的技工院校,要将其中具备条件的高级技校和重点技校发展成为技师学院,使之成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辽宁技师学院院长郭永善建议,对长期招不进学生、专业设置过时、教学条件比较差的技校进行合并,能联合的联合,不能联合的可以挂靠在龙头学校搞合作办学。对于一些行业和企业办的技工学校,根据产业结构来调整,已经停办或无能力继续办学的,可实行关停并转。

    "同时,要在特字上做文章,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强与用工单位联合办学,使就业市场需求和技工教育紧密集合,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设置什么课程,就聘什么样的教师。"郭永善说,一定要着力创造适应市场需求、代表先进技术的名牌专业,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还要在做强上做文章。"郭永善认为,技工院校一定要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先进教学设施和手段,培养一种求实、进取的学风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雄厚的办学实力,还需有策略的招生手段。"质、信、诚、勤"就是山西交通技师学院院长张文才对前期招生工作的精辟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其践行于实际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秘诀。

    提高教学质量,以"质"招生。就是改善教学环境,以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施、一流的师资来吸引学生。张文才说,只有过硬的教学质量,才能产生学校的品牌效应,才能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

    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以"信"招生。对外扩大宣传,以"诚"招生。张文才说,在宣传中,"心要诚、情要深、话要真。"实事求是的介绍学校的情况,凡是遇到心有疑虑的同学,都要鼓励其来学院参观,实地了解情况。

    改进工作作风,以"勤"招生。以"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为目标,通过勤奋努力,招生工作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文 孙兴伟 照片 吴刚

  

  常春藤联盟由美国东北部七所大学及一所学院所组成。盟校的构想酝酿於1956年,名校订立运动竞赛规则时,亦订了常春藤盟校的规章。常春藤盟校选出校长、运动主任、及其他一些行政主管,让他们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通有关入学、财务 、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要形成新课程联盟。"在人力资源保障部日前召开的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会议上,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结合美国"常春藤学校联盟"的发展史,提出了我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工作中加强交流合作,着力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藉此在将来的发展中形成一个技工院校的"常春藤联盟"。事实上,早在7月30日,人力资源保障部就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本次"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的召开,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真正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分组讨论会上,参与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研发的八所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分别陈述了近两年来的课改经验--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的陈晓淋老师说:"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我们对部分课程试行初步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整合形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不同的项目或任务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我们能够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现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对我们继续深化专业课的'一体化'改革更有动力。"

  综合八所院校的发言,数控加工专业讨论组的负责人孙大俊老师在总结时说:"大家做法上有差异,但认同度日趋一致。"他认为,各个院校对"一体化"课程的高度认同和积极探索是教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

  据了解,"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工作预计持续到明年9月,完成普遍适合各类技工院校的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的编写,并从明年9月起在试点院校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教学试验,以进一步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继而在各个技工院校推广,让我国的技工教育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中国劳动保障报(http://www.lm.gov.cn/gb/news/2009-11/06/content_332764.htm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滨州市技术学院实训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859号

2009-6-8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09032845号